6作家學者寫受難者的故事

「夫妻中途而別,

木箱製作

,對不起您,

剪切泵浦

,請您原諒吧!」「在悲痛中要克制神聖的眼淚,

軍警帽

,把痛苦吞進去,

室內裝修審查

,吐出歡笑來。」死亡當前,

塑膠回收料

,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留下給家人最後的呼喊,

室內裝修審查

,然而連這份遺言都被噤聲塵封,

成衣

,直至半世紀後的2011年,政府才正式返還這批遺書。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策畫《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以「遺書返還」作主軸,邀請呂蒼一、林易澄、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等6位作家與學者參與訪談寫作,為受難者立傳,也寫出家屬的煎熬。過好久才有勇氣打開書中記錄9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遺書與家屬訪談。其中4位為1950年代「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參與者,5位為1970年泰源監獄關押的政治犯企圖占領監獄、對外宣告台獨的「泰源事件」當事者。當這些遺書送達家屬手中時,很多人的妻子已經過世,後代兒女捧讀父親臨死前對家人的親愛字句,無不激動感慨。在新書發表會上,出席的受難者黃溫恭長子黃大一就坦言,當年拿到遺書後過了好久,才有勇氣打開閱讀。擔任牙醫的黃溫恭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不要來領屍,他要把大體捐給醫學生。儘管後來連此心願也無法達成,黃大一仍感動:「父親連最後一點利用價值都要獻給國家民族,我們晚輩的該牢牢記住。」擔任校長的郭慶,幾封遺書用字少之又少,也許為了不願被特務翻看,刪了又刪最後只剩歉意與祝福,寫給妻子的以五點列明,包括:「一個人總是有一天要死的,請您們不要過分傷心吧!」「假如可能,希望您再婚!」郭慶被槍決時還不到3歲的女兒郭素貞,經過60年拿到遺書,她疼惜家人說:「如果當時收到了,大伯就不需要自責,因為家裡沒錢付不出高昂的收屍費用。母親也就不會在背叛的心情中被迫改嫁,又反過來怨懟那深愛的丈夫。」受難者與家屬的煎熬以殺豬為業的鄭金河個性豪爽談吐佳,被後來研究者稱為「革命的全才型人物」,他被槍決後妻子也離家,兒子鄭建國由阿公阿嬤帶大,等到他自己當了爸爸,才從遺書讀到父親的期許:「生離死別之苦,誰也無法避免,但是在悲痛中要克制神聖的眼淚,把痛苦吞進去,吐出歡笑來。」參與本書採訪的歷史學者林易澄表示,寫作本書讓他體會:「當我們對歷史愈靠近,愈感覺自己知道有限,因此我們才與歷史有緊密的關係。」他認為理解當年的受難者,不是「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就夠了,他更想知道「這個血肉之軀是怎麼活過來的?」這也是他寫作相關史料甚少的郭慶,最大的挑戰。,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