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正在書寫兩岸關係史。」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
降溫
,從《旺報》已舉辦4屆的兩岸徵文活動,
台中點光明燈費用
,不但看到的是兩岸彼此觀察、探尋與自省,
大陸包二奶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文字勢必在兩岸交流史上留下重要意義,
蕾絲內褲
,作為中華民族邁向更理想未來的力量。
許嘉璐指出,
沙龍椅
,兩岸交流至今,不論是台灣人去大陸或是陸客來台的感受,往往只是口傳,留下有形痕跡並不多,而透過《旺報》的徵文活動所累積的作品,未來勢必成為兩岸發展必參考的文獻,因此從某方面來看,這些參與徵文的作者正在書寫兩岸關係史,而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感動很多人,貫穿其中的乃是文化。
大河底層的湧流
甫自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返回北京,旋即飛來台灣的許嘉璐提及,多年前自己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談到文化的力量,就曾指出:「文化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杭州舉辦的研討會,主題就定為「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可知國際社會均意識到文化的力量。在許嘉璐看來,若民族、國家向前發展如一條大河,那麼「文化是大河底層的湧流,是河流的主力。」
許嘉璐進一步指出,在種種的文化力量中,民間的交流尤為主力,他表示:「執政者可以起到保障、促進、領導的作用,但民族文化的傳承、交融,乃至受挫後的恢復,力量都在民間。」他強調若沒有兩岸人民心與心的溝通,所謂的交流最後仍只是「表面紅火,暗中不動」。
雙邊了解仍不夠
兩岸相隔60年,許嘉璐以數字統計來看,大陸13億5000萬人真正了解台灣的並不多,台灣自開放以來經常往返大陸者約800多萬人,也就是說仍有一半以上並不了解大陸。兩岸徵文目的並不是教導兩岸如何促進交流,但卻如司晨雞鳴般喚醒還在沉睡中的人們,早一點明白加強交流、和諧相處、攜手共進的重要性,共同呵護、滋潤中華民族良善的種子。從《旺報》的徵文活動作為起點,相信持續走下去,前方就是兩岸更璀璨的未來。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