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銘專欄-奇蹟與崩潰,寫照大陸與台灣

兩岸開始洽談服貿協議時,

高雄家事清潔

,有些部會對於大陸提出的開放要求只會說「不」;要這些單位對大陸提出要求,

嘉義美容教學

,卻都無法提出,

北部除碳

,關鍵就在對大陸缺乏了解。此種情形,

花蓮住宿

,高層從未重視,

電漿觸媒臭氧

,現在推出如此拙劣的規定,根本是因噎廢食、得不償失。2001年2月初,本人得當時經濟部長和陸委會主委支持,首次訪問大陸2個星期。回來後,陸委會主委特地安排本人面報前總統陳水扁訪問心得。本人向陳前總統分析,在大陸磁吸作用下,台灣正面臨產業、人才、資金3大空洞化的威脅,因此提出未來產業發展應積極把握6大策略性原則、掌握時機建構台灣在全球經貿網路6項新的定位。陳前總統指示我提出規畫構想,但在我將規畫書送交總統府後,就石沉大海。而後,在民進黨執政8年間,兩岸政策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間擺盪,竟都無法掙脫「戒急用忍」的桎梏,投資環境惡化、產業大舉西移、企業關門大幅增加,種下今日經濟陷入泥淖的根本原因。反觀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持續加速、加大開放腳步,吸納全球資源和發展機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前大陸欠缺的,一是技術,一是制度改革。為加速技術引進、促進經濟轉型,最近大陸發布「關於加速進口的若干意見」,鼓勵先進技術設備等進口;為降低對半導體IC進口依賴,大陸又推出重大政策支援IC產業升級發展。至於加速制度變革,上海自貿試驗區於去年9月29日掛牌,迄今方滿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迫不急待的指示盡快全面推廣。對外方面,大陸一面表態要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另方面利用APEC會議力推亞太自貿區(FTAAP);一手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擬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另手端出「亞太互聯互通藍圖」,延伸其「一帶(絲路經濟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改革開放之路上,大陸30多年來循著崛起成長、立足全球、主導世界的路線挺進,終能縱橫於強權之林。13年前《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看衰大陸,但是大陸摸著改革開放的石頭一往直前,未見崩潰,反而睥睨於國際間,差堪稱為中國大陸奇蹟。65年前也有一本書《1984》,描述高度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如何運用極權手段箝制人民思想、行為和本能,維持對內外敵人的仇恨,藉以鞏固統治權。多年來,政府對於大陸,先是以國安為由採取「戒急用忍」閉鎖政策,限制企業對外投資及經貿活動;今天,在野黨逢中必反,繼續製造人民對大陸恐懼的仇恨心理,運用謊言卡住ECFA服貿、自由經濟示範區,令台灣改革開放、融入全球化寸步難行。台灣經濟已由經濟奇蹟衰退到經濟平庸,長此以往,可能陷入經濟沒落,此與《1984》的封閉、破敗又有什麼差異?以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人)計,1999年台灣是美國的39.1%,2007年跌至35.7%;同期間,新加坡從美國的63.0%增至81.8%,韓國則從30.2%升至48.2%;大陸亦從美國的2.5%升至5.5%;到了2013年,台灣GDP/人從美國的35.7%回復到39.5%,新加坡進一步成長為美國的104.1%,韓國微幅升至美國的49.0%,大陸大幅增長為美國的13.1%。1999~2013年,GDP/人台灣僅增長55%,新加坡和韓國都增長1.5倍,大陸更是增加7倍,其間差別在哪裡?惟是否改革開放而已矣。大陸商機不能再一任流失,產業西進不能再一籌莫展,大陸競爭威脅不能再一味防堵,大陸對台政策不能再一概迴避。正視大陸機會才能借力使力壯大自己,正視大陸威脅才能採取主動作為趨吉避凶,正視大陸強大才能在國際間找到生存定位。在互聯互動的世界,閉鎖讓自己枯萎,那是自找的。(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