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地方 陸加大動作引民資

     大陸國務院9日派出督察隊赴6省督察引進民資《新36條》落實狀況,

關鍵字優化

,訪談相關企業並對當地政府提出改善意見。陸媒報導,

響應式網站

,這項由國務院發起的行動,

台中關鍵字行銷

,意味政府將對促進民間投資進入壟斷領域採取更大動作。
     《經濟觀察報》報導,

關鍵字優化

,本次督察行動由國務院辦公廳組織,

line行銷

,分別赴江蘇、河南、陝西等6省督查,

關鍵字優化

,每省督查兩個市,

關鍵字優化

,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情況。工信部網站稱,督查目的為「進一步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新36條》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民間投資實施細則、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發展障礙、降低准入門檻、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民間投資取得實質性進展。」
     視察後 對地方提建議
     報導指出,督查組視察並訪談當地企業、進行提問,並總結且對地方政府提出建議。督察組主要針對引進民資的4大政策面向考察,包括是否已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引導民資進入的實效如何、是否創造民資投入的良好環境,以及地方政府是否有措施加強對民資服務。
     據報導,地方政府官員表示,這次督察表示政府將對促進民間投資採取更大動作。
     《新36條》指的是國務院於2010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在若干受國家與央企獨占、寡占領域,盡快推出一批引導民間投資參與的重點項目,「發揮示範帶動效應」。這些領域包括鐵路、市政、能源、電信、金融、衛生、教育等。
     2010年推出《新36條》,陸媒分析,其一是大陸以政府投資促增長的經濟模式已難以為繼,寄望民間投資接棒,成為經濟持續發展動力;第二是希望打破央企與地方政府壟斷某些領域致減低經濟效率、造成收入強烈分配不均的狀況。
     解除約束 民資潛力大
     但在《新36條》推動過程中,陸媒也多次報導,投資「玻璃門」狀況依舊存在;地方政府釋出的投資計畫都是幾無利潤的「殘羹冷飯」,或是「看得見、摸不著」,實際上將遭遇政策細節重重刁難。
     這次督察顯示,大陸政府可能在改善民資進入障礙採取更強大動作。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調研工作座談會上便表示,「現在看來,民營投資受到的約束仍然很大。如果把這些所謂的『彈簧門』卸掉,把『玻璃門』打碎,那投資的潛力還是相當巨大的。」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