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風華再現 獅子鄉農具特展開跑

安吳進vuvu最愛的五升量桶,

人體工學桌椅

,是當年日劇總督府官方認證的米斗,

有機溶劑回收

,上街賣米時,

台南鐘點清潔

,還要把珍貴的米用棍棒刮平,

兒童成長書桌椅

,才能出售。(周綾昀攝)

獅子鄉農具特展開跑,

嘉義新秘教學

,楓林國小孩童以非洲鼓迎賓。(周綾昀攝)

獅子鄉長孔朝(右)與鄉代表主席林進丁(左)頒發感謝狀給提供農具文物的民眾。(周綾昀攝)

重現南排灣族50年代傳統水耕稻作風華!為了讓族人憶起失落的族語及傳統文化,

除臭方法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開辦「稻底怎麼說」農具特展,即日起到8月31日止,展出「真正下田過的農具」,藉以緬懷前人游耕生活的智慧與勇氣。獅子鄉排灣族人早年以水稻為農栽作物主流,當時家家戶戶種植水稻,每年收獲量超過百萬公斤,1970年代後台灣經濟起飛,政府實施稻作轉作及休耕,才讓鄉內隨風搖曳的稻子逐漸消失,文物館為了找回當年耕作的榮景,網羅在地農民古時農具,開辦展覽。提供10幾件文物供展的安吳進vuvu走進五升量桶,輕撫桶身,他用母語說,這是他最愛的一個文物,在84歲的他出生前就存在,當年就是帶著這口日劇總督府官方認證的米斗上街賣米,他笑說,因為米太珍貴了,所以錙銖必較,還要用棍棒刮平。vuvu走進農具特展,一切鮮明的記憶再次湧現,拖著年邁的身軀興奮地介紹自己所提供的農具,彷彿又回到40年前農耕模樣,他說,這些都是他的寶貝,列展前他在農田旁蓋小木屋,珍藏這些文物,每天早上還要過去看兩眼才放心,現在能讓更多人看見、傳承,覺得很幸福。(中時即時),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