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立大學主辦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系列論壇,
商標授權費用
,7日由作家劉克襄開講,
龍龜擺件
,以「自信-啟動生命壯遊的乘車票」為題,
黑糖
,鼓勵台下學子應趁著年輕壯遊一回。臺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表示,
商圈活化
,主辦這樣的論壇,
台北燈會
,是希望透過社會各階層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
活動 公司 推薦
,給予青年學子迎向未來的養分,
高雄醫美推薦
,「劉克襄先生長期關心生態保育,著作等身,以精湛獨到的深刻內容,解析生態保育、社會鄉鎮等議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也說,劉克襄堪稱是一壯遊的代表性人物,「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劉克襄身體力行實踐壯遊,我認為他的人生、或者說是事業,是他『走』出來的!」甫開場,劉克襄先說了一段短尾信天翁的故事,將所有聽眾帶往難以抵達卻畫面感十足的太平洋上。「信天翁是全世界目前僅剩一百多隻的鳥,每年,一群成熟的信天翁大鳥都回到他們在太平洋某個不知名小島的故鄉、生下小孩,10月孵蛋,隔年3月長大。在小鳥們長得夠大、可以準備飛了的最後一個禮拜,他們的爸媽會先離開,只剩下一群換算成我們人類年紀約16到20歲的年輕人。」看看小信天翁飛行劉克襄形容,這是小信天翁的「基本學力測驗」,但機會只有一次,「因為小島前方就是斷崖,他們只能等著西南風來,算準風起時間、張開翅膀,踏開幾個步伐,像是滑翔機一樣飛出去。」他說,時間算準的,就會隨風飛起,飛上天際,但如果沒算好時間或翅膀來不及開好,「他們就會栽進海裡,被鯊魚吃掉。」劉克襄說,這是信天翁給下一個世代的成年禮,「第一次的飛行,就是壯遊。而且飛起來後,還要在島上飛繞一個禮拜,因為這一次離開,可能要1、2年甚至3年才回來,如果不把故鄉繞熟悉,找不到家的。」掌握壯遊補助計畫在劉克襄眼中,壯遊有其普世性,人、動物皆然,且每個年代都有壯遊故事。他笑說:「在我之前的那些年代,壯遊是摸索、衝撞;現在這年代,很多知識與經驗都給了,很多地方也都準備好要鼓勵你們了,民間、政府部門都有相關補助計畫,要掌握!」他以20世紀初,17、18歲的賴和、杜聰明為例,鼓勵大家壯遊。「在日本教育的鼓勵下,他們走到淡水、走到九份與金瓜石,穿著草鞋,沒有阿給或鐵蛋,也沒有芋粿,最後,他們還走了5天4夜,走現在的台3線,從新店、三峽、大溪、北埔,往西走海邊到通霄、大甲、清水,越過大肚溪到彰化,賴和的老家。」賴和壯遊史永留傳以當年時空環境對照現代的發達便利,劉克襄笑說,「他們沒有摩鐵可住,只能沿路敲門,沒有手機跟網路可以拍照上傳!」他認為,透過這樣的壯遊,賴和一行人真切認識了台灣。「賴和這一路寫了22首詩,寫大溪的菜市場,寫通霄的中醫生看病,甚至寫下抗日義勇軍如何對抗日本軍隊的歷史。而後來的他們,各自走向人生事業,成了後來我們認識的他們,我真的很想以這段百年前的壯遊史來鼓勵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