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薪四法是改善低薪困局的開始

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加薪四法」修正案,

新北粉霧眉課程

,列為本會期最優先法案,

南桃園網路申請

,希望下半年就能上路帶動企業加薪,

汽車工具行

,政府部門對立委提案也都樂觀其成。另有國民黨立委要求行政院明年替公務員加薪3%,

新北美容丙級證照

,帶動企業加薪,

專業人力派遣

,但毛治國院長回應,

北部收購二手車

,原本有意為公務員加薪,

特別護理

,但受限政府財政拮据,且應讓民間先行,以免社會觀感認為政府獨厚公務員,因而暫緩。不過,增加受薪階級報酬應是社會共同期望。台灣的悶經濟,低薪確實是重要成因。這雖然是個全球性的共同問題,但政府有責任面對、處理、改善。主計處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平均薪資超過4.7萬,創下歷年同期最高,但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5,550元,低於1999年的4萬5,919元,實質平均薪資倒退了15年。過去這些年來,政府應對「低薪資」不外「提高基本工資」或「公務員加薪」,事實證明成效十分有限。公務員加薪不等於民間企業加薪,公務員與企業受薪者間的流動性有限,不易產生連動效果。而「基本工資固然提高」實實在在的照顧到低薪資弱勢勞工,但對於薪資在3萬元以上的上班族來說,也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過去10餘年薪資的停滯,也說明傳統政策無法解決低薪困局。其實過去幾年,經濟其實都有不錯的成長,從2000年迄今平均經濟成長率有4%,去年為 3.74%,今年預計3.78%。但對一般百姓而言卻很疑惑,經濟成長的果實哪裡去了?根據勞動部調查數字顯示,對比1992及2012年間企業盈餘占全國GDP的比重,從30.69%成長到33.99%,但受雇者報酬占GDP比重則從54.2%降到47.6%,也就是說,企業盈餘仍有成長,可是勞工薪水則減少了6.6個百分點,其中勞工薪酬減少的比重中約有3%是流向固定資本投資。台灣一直迷信市場經濟,認為看不見的手可以指揮資源做最有效的使用,帶來最大的效率。但是市場失靈是實務上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近年快速經濟全球化之下,資金移動極為容易,低薪與貧富差距擴大現象嚴重。適時利用政府公權力介入,以看得見的手,矯正市場偏差,可以得到較為公平正義的分配。近年中國大陸各省市基本工資往上調幅度不低,都是由各地政府按該地區平均收入水平與當地物價等因素計算得出,都不是市場機能的作用。雖然企業主負擔加重,但不可諱言,普羅階級的生活卻已經大幅改善。近年東南亞國家也盛行由政府以公權力調漲工資,印尼工資已三級跳,印傭來台因而將大大減少。台灣社會或許覺得大陸及東南亞是開發中或低度開發的國家,但是台灣的工會制度不若歐美發達,勞工及受薪階級甚少採用罷工的自救手段,立委及政府為受薪階級發聲,讓所得分配能夠更平均,對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也將更有幫助。準此,突破舊有格局,動用公權力或許是該嘗試的新方向,也可糾正過去政策對折舊攤提投資提供免稅待遇,造成廠商提早汰換設備及過度投資,形成人不如機器的偏差現象。修法方向將讓老闆吐出盈餘並節制過度資本替換來給員工加薪,將可以解決薪資停滯的困境。我們也呼籲薪水階級要認清,沒有提升競爭力,未來只會被時代汰淘。科技帶來社會的轉變,機器、人工智慧已經廣泛的用在一、二級產業中。今日機器人已經開始進入第三級產業,服務業。原來以為服務業是人工密集的產業,無法被機器替代,但現在服務業工作被取代的風險已逐步增加。未來低階、低附加價值的工作勢必會大量消失,被人工智慧替代,沒有競爭力的人將會找不到工作。而以知識、創新與訊息萃取、決策發展等提升品質、打造個人化服務,創造附加價值的工作,才是無法被取代的。最後,我們要承認「加薪四法」是打破「低薪困局」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政府還是必須更積極擘畫產業轉型,推動產業創新,落實產業升級,讓台灣在產業的發展中取得先機,加大經濟成長力度,把餅造大,才能更容易讓全民一起加薪。受薪階級也必須懂得終身學習,提高職場競爭力,有能力創造價值才行。,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