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協委員馮小剛,
著作權侵權
,最近發言建議讓中小學生恢復繁體字的學習;他的勇氣讓人欽佩。他拿簡體字中的親、愛兩字:「親」不「見」、「愛」無「心」為例,
男士飄眉
,顯現了簡體字的缺陷。其實簡體字中,
21点怎么玩
,因為過度簡化而失去「會意」功能的例子不勝枚舉。譬如:「醜」與「丑」這兩個同音字,
現金版娛樂城
,在繁體字裡,
Blackjack教学
,意思十分不同,
關鍵字廣告
,但在簡體字裡,
娛樂城
,可是同一個字。中國人最愛吃的麵食,
專利註冊
,也在簡體字中,失去了「麥子」這個重要元素而成為中國人最在意的「面子」。如果追溯到1964年中共推行簡體字之初,其動機不外是方便書寫之便利。至於是否牽涉到破四舊的政治意涵,就不得而知。但這結果就跟當年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布新中國成立了一樣,雖然成就了得天下的滿足感,但因為放棄原有的國旗、國號,反而拱手讓出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席次多年;放棄了繁體字,也讓自己與台灣、香港等繁體字區域劃出了文化界線,失去了統一文字、成為中華文化領頭羊的地位。如果只是為了書寫方便、減少筆畫,隨著數位化時代的進步,這個理由根本已經不再成立。嚴格說起來,由於電腦與手機的普及,一般民眾用手拿筆寫字的機會,簡直少之又少。再拿最多人使用的漢語拼音輸入來說,簡繁字體可以任意轉換,因為兩者使用兩岸早已統一的內碼,進行字體轉換。反對恢復繁體的論述裡,最常見的就是用漢字簡化乃是歷史的必然演進作為理由。但是漢字簡體化都是經由民間約定成俗的演變,歷史上由朝廷或官方介入主導的情形,似乎不曾發生。日本漢字引進中國漢字後也經過簡化,但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企圖與中國漢字產生分歧,走上大和民族自成一格的文字發展系統。以漢文化傳人自居的中國大陸,豈可輕易走向簡化的途徑,與日人殊途同歸?除了政協馮小剛所提的理由之外,恢復繁體字可以讓中國下一代年輕人,認得古蹟上的題字、讀得古史上的文字,也可以毫無困難地與台港等地同胞溝通。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國際上方興未艾的華文學習,使用統一的教本而不需要在簡繁兩套教本中取其一。另一項造成兩岸文字無法統一的因素,便是讀音。除了台灣依然堅持使用注音符號ㄅㄆㄇㄈ來學習中文讀音外,對岸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甚至外國中小學學習中文,都採用漢語拼音。對英語系國家來說,用B讀作ㄅ、P讀作ㄆ、M讀作ㄇ、F讀作ㄈ,最容易上手,不需要特別去學習一套只有台灣地區使用的注音符號。即令在台灣,音譯也是「一國兩制」,台北市用漢語拼音,外縣市便使用羅馬拼音。研習中文的外國學生來到台北市,多數可以從拼音來識別中文,一旦出了台北市,羅馬拼音字就讓他們看不懂了。其次談到中文的鍵盤輸入。已知的輸入法就有十多種,各有其優缺點,但最多人使用的兩大主流,不外是注音法與漢語拼音法。使用注音或倉頡等輸入法,就必須使用特製的鍵盤;使用漢語拼音,則可使用原有的英文鍵盤不需變更,這對英語系國家來說,最方便不過。因此,要讓兩岸甚至於國際的中文統一,兩岸都必須各讓一步;也就是說:字體用繁體,讀法則採用漢語拼音。這樣就可以讓目前中文系統的雜亂無章、各行其是,得到徹底解決。中華文字隨著數位化的腳步不斷演進,也需隨著字幕解析度升級而做一些調整。首先,在電腦及手機螢幕上顯示中文字,繁體字明顯要比簡體字看的清楚,因為繁體字筆畫多點數多,也要比簡體字更容易辨識,對一般人的眼睛負擔也較輕。雖然現代人手寫中文字的機會不多,但是手寫時如果採用簡體字或草書,相信懂得繁體字的人依然可以看得懂、猜得出,不需要特別再去學習。喜歡字畫的人,尤其喜歡用繁體字而不用簡體字,因為繁體字更有具象之美,可以達到畫中有字、字中有畫的雙重目的。(作者為科技業顧問、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