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在地4年,
line行銷
,美國在台協會文化新聞組組長裴士蓮即將告別台灣,
line行銷
,她表示,
關鍵字行銷
,最想念台灣的「人」,
網站優化
,以及夜晚生氣蓬勃的小吃攤。
裴士蓮(Sheila Paskman)2010年7月1日接任美國在台協會文化新聞組組長,
seo優化
,常帶著熱情笑容、沒有距離感的她,
seo優化
,出現在每場美國在台協會舉辦的文化活動,
響應式網站
,來台4年,她將在12日離開台灣,展開下一站外交旅程,前進非洲的賴比瑞亞。
精通中文的裴士蓮擔任職業外交官已有16年,曾擔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發言人,博士論文題目是研究周恩來。她在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住在一個地方,「人」最重要,台灣人特別熱情,也會有很多人願意交談,在台灣很容易交朋友,這是台灣的特別之處,讓人生活豐富。
裴士蓮說,她最喜歡在晚上9、10時出門,「台灣在夜晚活了起來」,大家都在街上交談、買小吃攤的食物。她喜愛美食小吃勝過高級餐廳,珍珠奶茶是她的最愛,臭豆腐則是至今仍難以克服「味道」一關。
裴士蓮笑說,在台灣夜晚的街上,「你會感覺自己是這裡的一部分」。
談到台美文化交流,美國在台協會近年來舉辦「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1950-1980」、「孫中山先生與美國」、「華裔移民對美國貢獻」及「美國在台協會 台灣行腳」等展覽,獲得廣大迴響。
裴士蓮表示,讓台灣和美國互相認識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文化。這些展覽展現美台過去堅實的歷史,雙方共同分享的哲學價值,留學生赴美也是一種雙項交流,讓美國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
台灣深受美國文化影響,雙方的文化認知差異還是有令裴士蓮印象深刻的地方。
裴士蓮回憶,有一次有個台灣民眾問她:「可以讓我看你的槍嗎?」她向民眾解釋,並非每個美國人都隨身攜帶把槍。槍枝在美國電影跟電視劇常見,這並非不真實,但只是一小部份,不是美國社會的普遍情況。
離開台灣前,裴士蓮也有話想告訴台灣民眾。她表示,台美關係持續正面發展,台灣的民主和經濟發展,台灣人應要珍視。102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