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面對西方價值 大陸可以更自信

中國大陸官方控制宣傳機構最近強化對所謂「西方價值觀」的批判力度,

寬頻上網

,大陸教育部長袁貴仁日前更公開表示,

求學業

,絕不允許「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大學課堂,

長期臨時工

,引起大陸內部很大的爭議,

如何賣掉我的汽車?

,西方國家也非常側目。許多反對意見的共同交集是,

高雄居家清潔

,對現代中國來說:「西方無所不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

台北居家照護

,哪一樣沒有摻入「西方價值」?從大學體系到憲政法治,

泡殼

,從物質到精神,處處都是西方價值觀念的影子。在西方文明進入中國前,中國人沒有鐘錶,更沒有時間觀念,難道今天中國不准宣傳「守時」嗎?方方面面已在大陸擴散乃至生根的「西方價值」,有可能砍掉重練嗎?許多所謂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憲政、自由人權,自國父孫中山揭櫫國民革命及北大學生發起五四愛國運動後已深入民心,成為中國人生活與思想的一部分,進入了「不可逆」的階段。在「不可逆」處逆向施力,不僅不會是一個有效的治理策略,甚至可能會激起不必要的反作用力。中國共產黨以蘇聯崩解的歷史為鑑,對東西方價值及政治體制的差異,及兩者間的鬥爭性而戒慎恐懼,作為接受西方價值與政治體制卻心懷中華文化的台灣而言,寧可抱持善意的理解,但也要指出,此時大陸所要思考的,不是要不要允許、接受已經融進民眾生活與觀念中的西方價值,而是有沒有自信心截長補短,讓所謂西方價值與中國傳統價值及中國共產黨獨具的治理價值,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行諸四海的新價值、新觀念乃至於新治國理念。大陸當局應該有,也必須有足夠的自信,去形塑這樣的理路。從脈絡言,袁貴仁的發言,代表了大陸當局對於「改變失控」與「改革失敗」的憂心。特別是,對於「西方價值」中的「民主觀念」,可能對大陸政治現狀,帶來「和平演變」的憂慮。西方企圖「和平演變」中國,早已是一些國家對華政策的陽謀。面對西方國家的軟威脅,大陸化為進與守二種思路。在進的思路上,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為代表,他曾向中共高層推薦托克維爾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以「法國大革命」提出示警,主張改革雖可能會造成意料之外的後果,但不改革則可能會像法國大革命一樣,讓統治精英們掉腦袋。也就是說,中國要不斷推動改革,讓人民欣然接受統治階層的治理。在守的思路上,「蘇聯解體」則是經常被提出的「負面教材」,認為蘇聯解體是因為信念動搖,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最後導致解體。這樣的思路,習近平也數度提出。中共宣傳體系批判西方價值觀及袁貴仁在大學教育體系提出「西防論」,可以說是退的思路的延伸與擴大。然而,進或守並非一成不變,其實可加入新與變的元素,去開創新的改革路徑與可能性。這一點,即便挑戰不小,但今天的大陸已擁有非常大的能量去面對。今日的大陸的內外條件和1991年解體時的蘇聯完全不同。這可以從美國政治經濟學家法蘭西斯‧福山的改變得到印證。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讓民主世界歡欣於自由民主的勝利。福山在他的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中,信心滿滿的說出了「歷史已經終結」,他認為自由民主制的誕生代表歷史的終結,沒有比民主更好的方案。但3年前他出版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落: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一書,他卻修正了這樣的自信,認為「在錯誤的情況下,民主制度也可能成為引發不穩定的因素。」並對民主提出了反思。基於同樣的反思,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也在去年12月的《紐約時報》發表了〈民主政治是否已壽終正寢?〉他說,人們對民主政府的希望幻滅,而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做成有效的決策,正是失落的關鍵。西方民主國家普遍面臨的失能危機,引發這一波民主反思潮,而這些反思,投射出對一個「強政府」的期待,這正是大陸目前擁有的政府特質。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與學者,也開始思考從效能端學習大陸的政府表現。如果,這些所謂的「西方價值觀」正準備敞開心胸,學習大陸治理中的正向元素,大陸方面,為什麼沒有自信去正面看待西方價值觀念裡的正向元素呢?與其在意識形態對抗本質上不可逆的「西方價值」,防止其帶來的「和平演變」,何不建設性地思考如何「中西合璧」,也就是在中國文化與大陸治理方法中,結合西式價值與觀念,創造「進步性的演變」,進一步強化大陸政府的治理效能,提升治理品質,這才是確保穩定執政的最佳路徑,也是準備實現中國夢,成為世界領導地位國家應有的自信。,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