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愛徒步,
老花
,尤其愛到山裡去走走,
桃園打工
,寫過一些談徒步旅行的文字。當然,
台湾机场接送
,走得沒南那麼多,
債務協商
,對行進的律動感體會沒她那麼深,
溪頭小木屋
,但以身心感知外在的情懷類似。相對官感對大自然的直覺,
試用品
,思考要拙劣許多。水是白的,
宜蘭民宿推薦
,清澈到無形。這樣澄淨的水是想像不出來的,必須親眼看見。一旦離開,記憶便無法重現那份明亮,人必須一再回去看才知道。心靈沒法帶走山所能給予的一切,也沒法總是相信它所帶走的竟而可能。這些幾近詩的句子不是我的,而是出自蘇格蘭作家南.薛帕德(Nan Sherpard)的《活生生的山:頌讚肯弓山》(The Living Mountain),寫她一生遊走肯弓山(Cairnegorn)的所見所思。是那種難得一見,讀了一次不夠,需要一讀再讀的雋品。 肯弓山座落蘇格蘭東北,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形容它是:「英國的北極,原比阿爾卑斯山還高,經過億億萬萬年風雨侵蝕冰雪雕鑿,磨成了鯨背似的矮丘和斷裂的懸崖。」以第一人稱來寫,但南的「我」不是一般大寫的,將自己強加在外物之上的我,而是小寫的,環繞景物映照,有如一池清水。也就是「我」雖無所不在,用心只在呈現外在,而不是「我」本身。這樣文字不強調自我,強調的是我和山的關係。大多文字,不管是小說非小說,多著重描述人與人間的關係。像《活生生的山》這樣凝神注目一座山,學習怎樣去觀看感知,是少數。不是遊記,不是回憶錄,不是科學式的自然書寫,不是詩也不是哲學,這書難以界定。也許可說是山的冥想,但也不盡然。因為南並不是知性地理解肯弓山,而是通過全身上下裡外去感受──高度、硬度、深度、冷熱、乾溼、明暗、顏色、氣味,種種。她不只是置身山中,而是形神內外整個人浸透在山裡,人化入了山,山化入了人。書分十二章,從標題便可窺知內容:水、霜和雪、空氣和光、生命、睡眠、官感、存在等。第一章〈高原〉這樣開始:「高原上的夏可以是美味如蜂蜜;也可以是激烈的折磨。對愛山人來說兩者都是好的,因為兩樣都是山的本質。我到這裡追求的就是山的本質。去知曉,也就是,帶了那是生命過程的理解。」以此設下全書樸實真摯而又深刻的基調。南的一生(1893~1981)似乎平凡又不尋常,她在大學當講師,住在肯弓山腳,曾遊歷世界各處,但肯弓山才是她經常踩踏的後花園。早年一口氣,六年間出了三本現代派的長篇小說和一冊詩集《在肯弓山中》,然後沉默四十三年。在一封給作家朋友的信裡提到自己「犯了喑啞症」,文字流不出來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寫了《活生生的山》,封在抽屜裡四十年,最後才在1977年出版。她本質上是個詩人,在她心目中詩高於一切文類,《在肯弓山中》是她最引以為傲的作品。從《活生生的山》可見她文字嚴謹,絕不廢話。像這樣自我要求嚴苛的作家,我們只願她多寫一點。現代作家流行多產,似乎越多越好。這種盛產作家總給我種恐怖感,像美國當代作家喬哀思.歐慈,著作之豐簡直駭人,有如犯了寫作狂。相對,也是同代美國作家瑪莉蓮.羅賓遜是少數中的少數,惜墨如金,久久才有一本書,長篇從《管家》到《遺愛基列》、《家園》都深刻動人。南熱愛高山,風雨陰晴四季無阻上山,山中澄澈的天光稀薄的空氣讓她精神百倍,下到平地便精神萎靡。此外最重要的是,她愛徒步。對她來講,沒有比在山中健步更愉快的事了。現代人有暇不是坐在電腦就是電視前,不然是逛店購物。而她寧可徜徉山中,走在天地群山之間。山不是征服的對象,而是神交的所在,靈犀相通的友朋。當她在山中持續走了好幾小時以後,身體走出了行進的韻律:「你走到通體透明。」「在山裡有一個小時之久我毫無欲望。不是樂到極點……不是出離自己,而是在自己裡面。我即存在。」麥克法倫在引言裡說,彷彿駁斥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南是「我行走故我在」。我也愛徒步,尤其愛到山裡去走走,寫過一些談徒步旅行的文字。當然,走得沒南那麼多,對行進的律動感體會沒她那麼深,但以身心感知外在的情懷類似。相對官感對大自然的直覺,思考要拙劣許多。從崇拜思考到反省思考到重新界定思考,是一段漫長的路,通過身體機能和官感而來。無論如何,我們能夠知曉的很有限,她寫道:「一個人永遠無法知曉山,以及自己和它的關係。不管我多常走過這些山嶺,它們給我帶來驚奇。熟悉它們是不可能的。」發現這本書完全得歸功麥克法倫。他自己熱愛爬山和野外,文筆又好,寫的書本本清新耐讀。第一本書《心目中的山》(Mountains of the Mind),探討古今熱衷攀登絕頂背後的迷思。後來的《荒野地》、《古道》 和《低窪道》 寫尋訪英國荒野和古道,帶人走入荒野反觀文明,一樣發人深省。一開始讀《活生生的山》立刻覺得親切異常,有種驀然回首的驚喜,彷彿這書是為我而寫的。麥克法倫想必更驚為知音(他和南絕對是流同一血液說同一語言的族類),他認為《活生生的山》是南最好的書,讀了十二次(我從沒一本書讀過那麼多遍的,頂多三五遍)。其實這書早已絕版,因他極力推薦才得以重新出版現世。陰雨寒冬時節閉鎖室內,正好讀《活生生的山》,一邊跟著南滿山遍野奔走,一邊品味她的句子(簡直可以整本書抄下來)。「在我和它間,某種東西動了。地方和心靈可能相互穿透,直到兩者的本質都改變了。」「然而通常是在我漫無目的亂走,出去只是為了親近山……時,山將自己全盤給了我。」「我學到了怎麼看視大地,有如大地看視自己。」這些看似單純的句子裡面,有幾乎完全仰賴科技的現代人所難以了解的東西。怎麼在遊山當中,進入「我即存在」的境地?「走到通體透明」,是什麼樣的感覺?南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在那多年喑啞當中,她是不是陷入了憂鬱症?也許這些問題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這樣一本書,可以供人思索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