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可能接任教育部長的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
好喝椰子水
,上午在臉書表示,
前置調解
,「我進入官場的機率是很小的」。(取自陳良基臉書)
傳聞可能會接任教育部長的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
炒鍋
,上午在臉書發表一篇文章「我的農耕教育觀」,
LED燈條
,強調自己一向不喜歡搶工作,
財神廟
,而且在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的期間,經常要到立法院備詢,大致了解官場行事,因此,他坦言,「我進入官場的機率是很小的」。陳良基在文中提到,「上個星期由於報派給我一個新工作,導致於每天都有很多要跟我談教育理念的邀約,秘書每天都得花不少時間很委婉的辭謝這些邀約。其實,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向不喜歡搶工作,任何位置只要有人肯做,我都寧願讓給別人,自己去開發一些沒有人願意做的事。再加上自己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的期間,也常要到立法院備詢,大致了解官場行事,我必須坦白的說,我進入官場的機率是很小的。」陳良基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自己出身南部貧窮鄉下,現在能夠在繁華的台北安身立命,就是教育給我翻轉的機會,因此,他對教育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也有些自己的觀察。他回想,自己從小在鄉下種田,深刻體會農耕式的成長環境,每個學習者就像是恩賜的種子,而教育家就像是個園丁,透過教育讓每一個人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因此,陳良基提出了「農耕教育觀」的四個意義,首先是「啟發刺激成長」,園丁的工作,就是努力營造一個適合種子成長的環境,把校園翻鬆像是肥沃的土壤,然後觀察成長的過程,隨時準備好必需的養分,也要在必要時更換環境,就像稻苗先種在秧苗園,但長到一定程度必須移植到秧田中。這就是佛經說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其次,「農耕教育觀」具有「伐木疏林」的意義,農林業都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必須適當修剪雜枝,修去影響成長或壞死的部位,或將干擾的雜草拔除,才能成長為茁壯有用的幹才。第三,教育必須提供正面力量,如同農作物朝向陽光成長,典範學習是人類教育過程中重要的模仿啟發。引導學習者看到他們原來不敢想像的地步,提升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世界比他們成長過程中所見的大很多,他們才會對未來有更多想像力。最後,「農耕教育觀」強調的是「務實」,自己在教創業課程時,最後都會提到,面對未來固然要充滿信心,但也要有面對殘酷現實的心理準備。環境是競爭的、是現實的,成長過程中,風吹雨打是必須要面對的,如何在狂風暴雨中,維持心中的熱情,堅忍有毅力的向前走,也是必須要學習的。陳良基在文末說明,上個星期在台大校務會議報告推動創新創業的理念與實踐時,在最後一頁的投影片上,用了「教出不怕失敗的一代」的照片,這句話也可以做為農耕式教育觀的結語,教育應該是啟發、啟蒙學習者,讓他們勇於發揮所學積極嘗試,不怕失敗,未來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中時即時),